特岗教师报名、考试、查分时间 免费短信提醒

辽宁省阜新市特岗教师招聘考试真题试卷

一、单项选择题(下列每小题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符合题意,请将其代码填在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不得分。本大题共26小题,每小题0.5分,共13分)

1.马克思主义认为,教育起源于()

A.生物界

B.儿童对成人的无意识模仿

C.生产劳动

D.动物本能

【答案】C

【解析】马克思主义认为教育起源于人类所特有的生产劳动。

2.第一次普及义务教育的社会是( )

A.原始社会

B.奴隶社会

C.资本主义社会

D.社会主义社会

【答案】C

【解析】德国(当时的普鲁士)1763年做出了普及义务教育的规定,是世界上最早的普及义务教育的国家。因此,第一次普及义务教育的社会是资本主义社会。

3.遗传素质在人的发展中起( )

A.主导作用

B.决定作用

C.不起作用

D.生理前提作用

【答案】D

【解析】遗传素质是人的身心发展的前提,为人的发展提供了可能性,但不能决定人的发展。

4.我国实行的第个现代学制是()(易混)

A.壬寅学制

B.癸卵学制

C.壬子癸丑学制

D.壬戌学制

【答案】B

【解析】“癸卯学制”主要承袭了日本的学制,是中国近代教育史上第一部由国家颁布的并在全国实行的学制系统,成为中国近代教育走向制度化、法制化阶段的标志。

5.以美国学制为蓝本,一直沿用到全国解放初期的现代学制是()

A.壬寅学制

B.癸卯学制

C.壬子癸丑学制

D.壬戌学制

【答案】D

【解析】“壬戌学制”以美国学制为蓝本,采用了美国式的六三三分段法。国民党政府于1928年就该学制做了些修改,但基本上继承了“壬戌学制”,并.直沿用到全国解放初期。

6.学生的“向师性”和模仿性的心理特征决定了教师的劳动具有()

A.示范性

B.复杂性

C.主体性

D.长期性

【答案】A

【解析】学生的“向师性”和模仿性的心理特征决定了教师的言谈举止、行为方式、为人处世态度等都会对学生产生耳濡目染、潜移默化的影响,即教师的劳动具有示范性的特点。

7.课程可被划分为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积,对课程进行这种划分的依据是()

A.学生对课程选择的自由度

B.课程管理制度

C.课程的组织核心

D.课程的存在形式

【答案】B

【解析】略。

8.《学记)中说“不能节而施”。这体现了()

A.循序渐进教学原则

B.启发性教学原则

C.因村施較授学原则

D.巩国性教学原则

【答案】A

【解析】“不陵节而施”即不超过学生的接受能力进行教育,体现的是循序渐进教学原则。

9.在近代教育史上,认为教学的主要任务在于训练学生的智力或思维而传授知识则无关紧要的理论被称为( )

A.现代教育理论

B.传统教育理论

C.形式教育理论

D.实质教育理论

【答案】C

【解析】形式教育论认为教学的主要任务在于通过开设希腊文、拉丁文、逻辑、文法和数学等学科发展学生的智力,至于学科内容的实用意义则是无关紧要的。题干所述体现了形式教育论的观点。

10.德育过程是对学生知,情、意行的培养提高过程,其顺序是( )

A.以“知”为开端,知、情、意行依次进行

B.以“情”为开端,情、知、意行依次进行

C.以“意”为开端,意、知、情行依次进行

D.视具体情况,可有多种选择

【答案】D

【解析】在德育的具体实施过程中,具有多种开端,可根据学生品德发展的具体情况,或从导之以行开始,或从动之以情开始,或从锻炼品德意志开始,最后达到学生品德在知、情、意、行几方面和谐发展的目的。

11.班主任工作的中心环节是( )(常考)

A.组织和培养班集体

B.做好个别教育工作

C.全面了解和研究学生

D.做好班主任工作计划和总结

【答案】A

【解析】组织和培养班集体是班主任工作的中心环节。

12.班集体形成的重要标志是( )

A.组织了多样的教育活动

B.形成了正确的集体舆论

C.确立了班集体的奋斗目标

D.选择和培养了班干部

【答案】B

【解析】正确的舆论和良好的班风是班集体形成的重要标志。

13.教学过程是种特殊的( )

A.心理过程

B.信息过程

C.逻辑过程

D.认识过程

【答案】D

【解析】略。

14.在近代教育史上,对于掌握知识和发展能力究竟以谁为主存在争论,种理论是形式教育论,另一种理论是()

A.学科课程论

B.活动课程论

C.实质教育论

D.现代教育论

【答案】C

【解析】略。

15.孔子说“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这反映了教师劳动的()特点。

A.主体性

B.创造性

C.间接性

D.示范性

【答案】D

【解析】题干大意为:自我品行端正了,即使不发布命令,老百姓也会去实行;若自身品行不端正,即使发布命令,老百姓也不会服从。用在教育中,这反映了教师劳动的示范性的特点。

16.近代教育史上,下列哪一位教育家首次把教育学建立在心理学和伦理学基础上( )

A.夸美纽斯

B.赫尔巴特

C.杜威

D.洛克

【答案】B

【解析】略。

17.一位老师在向学生讲“雪花”这一事物的时候,采用了观看录像带并向空中抛酒大量碎纸片的方式,引导学生体会下雪的场景。其运用的直观手段是( )

A.实物直观

B.模像直观

C.言语直观

D.虚拟直观

【答案】B

【解析】模像直观是指观察与教材相关的模型与图像(如图片、图表、幻灯片、电影、录像、电视等),形成感知表象。教师采用观看录像带并抛洒碎纸片的方式正是运用了模像直观这一直观手段。

18.下列哪个社会的教育具有教育与生产劳动相脱离的特点()(易错)

A.原始社会

B.奴隶社会

C.资本主义社会

D.社会主义社会

【答案】B

【解析】在奴隶社会,学校教育与生产劳动相脱离和相对立。

19.《学记》中的“开而弗达”的思想体现了教学的()

A.直观性原则

B.巩固性原则

C.启发性原则

D.循序渐进原则

【答案】C

【解析】“开而弗达”意为:指导学生学习的方法,而不把答案直接告诉学生。这一思想体现了启发性教学原则。

20.教学的教育性主要体现在教学过程的哪条基本规律中()

A.间接经验与直接经验相结合的规律

B.教师主导作用和学生主体作用相结合的规律

C.掌握知识与发展智力相统一一的规律

D.传授知识与思想品德教育相统一的规律

【答案】D

【解析】传授知识与思想品德教育相统一的规律又称教育性规律,D项正确。

21.有人曾提出要“让学校的每一面墙壁都开口说话”,这充分运用了( )的德育方法。(易混)

A.陶冶教育

B.榜样示范

C.实际锻炼

D.品德评价

【答案】A

【解析】“让学校的每一面墙壁都开口说话”运用了陶冶教育法中的环境陶冶法。

22.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的有关规定,国家实行()义务教育制度。

A.六年制

B.九年制

C.十二年制

D.八年制

【答案】B

【解析】略。

23.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的有关规定,教师的平均工资水平应当()当地公务员的平均工资水平。

A.高于

B.不低于

C.低于

D.略高于

【答案】B

【解析】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第三十一条规定,教师的平均工资水平应当不低于当地公务员的平均工资水平。

24.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的有关规定,下列描述中不属于教师应当履行的义务的是()

A.关心集体,爱护公物

B.遵守宪法、法律和职业道德,为人师表

C.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遵守规章制度,执行学校的教学计划,履行教师聘约,完成教育教学工作任务

D.对学生进行宪法所确定的基本原则的教育和爱国主义、民族团结的教育

【答案】A

【解析】根据我国《教师法》第八条规定,教师应当履行下列义务:(1)遵守宪法、法律和职业道德,为人师表;(2)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遵寄规章制度,执行学校的教学计划,履行教师聘约,完成教育教学工作任务;(3)对学生进行宪法所确定的基本原则的教育和爱国主义、民族团结的教育,法制教育以及思想品德、文化、科学技术教育,组织、带领学生开展有益的社会活动;(4)关心、爱护全体学生,尊重学生人格,促进学生在品德、智力、体质等方面全面发展;(5)制止有害于学生的行为或者其他侵犯学生合法权益的行为,批评和抵制有害于学生健康成长的现象;(6)不断提高思想政治觉悟和教育教学业务水平。故选A项。

25.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第三条规定,教师是履行教育教学职责的专业人员,承担教书育人,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提高()的使命。

A.公民素质

B.公民思想道德素质

C.公民科学文化素质

D.民族素质

【答案】D

【解析】根据我国《教师法》第三条规定,教师是履行教育教学职责的专业人员,承担教书育人,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提高民族素质的使命。教师应当忠诚于人民的教育事业。

26.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的有关规定,各级人民政席教育财政拨款的增长应当()财政经常性收入的增长。

A.高于

B.不低于

C.等同

D.低于

【答案】A

【解析】根据我国《教育法》第五十六条规定,各级人民政府教育财政拨款的增长应当高于财政经常性收入的增长,并使按在校学生人数平均的教育费用逐步增长,保证教师工资和学生人均公用经费逐步增长。故A项正确。

二、多项选择题(下列各题有两个或两个以上正确答案,请将其代码填在括号内。错选、少选、多选或未选均不得分。共30小题,每小题1.5分,共45分)

27.学校教育对个体发展的特殊功能表现在哪些方面()

A.对个体发展做出社会性规范

B.加速含体发展

C.具有延时价值

D.开发个体特殊才能

【答案】ABCD

【解析】学校教育在影响个体发展上的特殊功能主要表现为:(1)学校教育对于个体发展做出社会性规范;(2)学校教育具有开发个体特殊才能和发展个性的功能;(3)学校教育对个体发展的影响具有即时和延时的价值;(4)学校教育具有加速个体发展的特殊功能。

28.教学认识过程是一种间接性认识过程,具体表现在()

A.由教师发挥主导作用

B.借助工具认识事物

C.认识对象的间接性

D.认识方式间接性

【答案】CD

【解析】略。

29.学校产生的条件是()

A.文字的出现

B.阶级和国家的产生

C.体脑劳动分工

D.剩余劳动力的出现

【答案】ABC

【解析】通过对为数不多的人类最早学校的分析,我们认为学校的产生应该具备以下几个条件:(1)生产力的发展以及社会生产水平的提高,为学校的产生提供了物质基础;(2)脑力劳动和体力力劳动相分离,为学校的产生提供了专门从事教育活动的知识分子;(3)文字的创造与知识的积累,为学校教育活动的开展提供了有效的教育手段与充分的教育内容;(4)国家机器的产生需要专门的机构培养官吏和知识分子来为统治阶级服务。

30.义务教育的特点包括()

A.社会性

B.普及性

C.通识性

D.强迫性

【答案】BD

【解析】义务教育具有强制性(义务性)、普及性(普遍性、统一性)、免费性(公益性)、公共性(国民性)和基础性。其中,强制性、免费性、普及性是三个最基本的特征。

31.在我国,学校课程由____、____、____三种形式表现出来。()(常考)

A.课程计划

B.课程标准

C.教学课件

D.教材

【答案】ABD

【解析】目前在我国,中小学课程主要由课程计划、课程标准、教材三部分组成。

32.教育可以“简化”文化,吸收其基本内容;教育可以”净化“文化,清除其不良因素,这体现了教育对文化具有( )

A.选择功能

B.更新功能

C.传退功能

D.净化功能

【答案】AD

【解析】题干所述体现了教育可以对文化进行选择和净化,即教育的文化选择和净化功能。

33.学校中的表扬制度会增强学生热爱学习热爱集体等观念。这表明教育具有()功能。

A.正向功能

B.显性功能

C.负向功能

D.隐性功能

【答案】AD

【解析】通过实行表扬制度增强学生热爱学习、热爱集体等观念,体现了教育的隐性正向功能。

34.教师劳动的特殊性主要体现为( )

A.复杂性

B.多样性

C.创造性

D.示范性

【答案】ACD

【解析】教师劳动的特点主要有:(1)复杂性和创造性;(2)连续性和广延性;(3)长期性和间接性;(4)主体性和示范性;(5)劳动方式的个体性和劳动成果的群体性。

35.政治经济制度决定教育的()(易错)

A.领导权

B.方法

C.方针政策

D.目的

【答案】AD

【解析】社会政治经济制度决定着教育的领导权、受教育权、教育目的、教育内容的取舍、教育体制。

36.陶治法是通过创设良好的情境,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品德的方法。主要包括()

A.人格感化

B.环境陶冶化城车政

C.艺术陶冶

D.座右铭

【答案】ABC

【解析】陶冶教育法的方式主要有环境陶冶、情感陶治、人格陶冶、艺术陶冶、科学知识陶冶、各种活动和交往情境陶冶等。

37.教育活动中要注意“三结合”,发挥教育合力。这三结合教育所指的是()

A.

国和网校预祝广大特岗教师考生顺利通过考试,更多关于特岗教师考试报名事宜、考试信息、培训信息,可拨打国和网校全国客服电话010-62983637,或登录国和网校官方网站www.gohoedu.com 。如果您感觉此文章对您有所帮助,请点下面分享一下吧!
特岗教师课程试听

特岗教师相关文章

考试图书